当老年团体游成为旅游市场增长最快板块,当“候鸟老人”异地养老渐成常态,铁路部门开行的银发旅游专列给出了温暖答卷。从升级车厢设施到开辟绿色通道,从专属票价优惠到随车医疗团队,这些穿梭在万里铁道线上的“移动养老院”,不仅实现了适老化服务从“有没有”到“优不优”的跨越,更让“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民生承诺有了具象化表达。 属地医院在阜阳站为银发旅客义诊场景。张续亮 摄 银发旅游列车的实质,是对全生命周期出行需求的精准回应。当老年旅客占比客运总量逐渐提升,铁路部门将硬设施与软服务深度融合。列车车厢增设辅助扶手、轮椅停放区,配备无线紧急呼叫系统及随队医疗保障;12306购票系统开通“敬老模式”,支持放大字体、语音输入功能;京沪、京广等干线列车试点“一站式”接送服务,打通“家门到车门”的最后一米等等,这种以人为尺度的服务升级,用全流程适老化改造解构着“年龄不友好”的出行焦虑。 在适老化改造进程中,技术赋能与人本关怀的协同创新尤为关键。当智能设备可能反成老年群体的“数字鸿沟”,铁路部门并没有片面追求科技感,而是构建双轨服务体系。在电子客票时代,各车站仍保留人工售票窗口和现金支付通道;AI机器人提供方言语音服务的同时,坚持“银发服务岗”现场引导。这种用技术温暖代替技术傲慢的探索,让智慧铁路兼具效率与温度。 银发旅游列车展现的是超大规模市场的民生智慧。它不仅推动形成覆盖数万公里高铁网的适老出行生态圈,更有利于促进相关产业协同发展,催生出“交通+康养”的经济新业态。比如在陕西,银发专列催生了沿线的“候鸟式养老社区”;在江浙,“铁路+康养”模式让天目山民宿入住率提升35%。与此同时,精心策划的银发旅游列车主题线路和产品将进一步丰富旅游市场的供给结构,促进旅游业的多元化、高质量发展。这些创新实践在创造经济价值的同时,更助力构建全龄友好型社会。正如网友所言,当复兴号列车带着银发族驶向诗和远方,中国式现代化的民生温度正在轨枕间延伸。 车轮滚滚向前,银发旅游列车的鸣笛声里,跃动着民生至上的发展脉搏。当出行服务摆脱单一运输功能,成为承载老年群体美好生活的重要载体,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国有企业担当笃行,更是一个文明社会对生命全程的尊重与呵护。期待未来更多这样的温情列车驶向春天,让“银发中国”的幸福之路在钢轨上铺展得更加宽广绵长。 (来源:中国网 作者:张续亮) |
|本站简介|联系我们|手机版|
手机(V):18941000313
辽公网安备21122402000156号
辽ICP备2024035517号
GMT+8, 2025-5-4 11:50 , Processed in 0.12193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